在山東濟寧這片京杭大運河畔的熱土上,一座現代化智慧港口正以創新之姿破繭成蝶。
作為全國首家全流程無人化、無人運輸常態化的內河集裝箱港口,濟寧港航龍拱港通過“鐵水聯運貫通動脈、海關貿易鏈接全球、精益管理提質增效、礦港融合協同共生”戰略向著江北最大的內河智慧化集裝箱示范港邁進,不僅重塑了內河航運新標桿,更成為驅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核心引擎。這座“運河明珠”以科技為筆、以融合為墨,繪就了一幅港口高質量發展的壯闊畫卷。
“進入春季以來,每天都有大量的煤炭從山西、陜西運抵龍拱港,再通過京杭大運河直達長三角等地區,通過‘鐵水聯運’智能化調度系統,能夠實現鐵路箱全程線上調度,運輸更流暢!”龍拱港調度指揮中心技術員蔣帥指著屏幕上的實時數據感慨道。
作為連接京杭大運河與鐵路動脈的戰略樞紐,龍拱港以“多式聯運”為突破口,構建起“公鐵水”立體交通網。港口配備的鐵路專用線直連新菏兗日鐵路,通過與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無縫銜接,形成“運河—鐵路—海運”三位一體的運輸體系。智能化調度系統實現集裝箱“鐵水聯運”零等待轉運,集裝箱堆場實現全流程自動化,裝卸效率較傳統模式提升80%。
目前,龍拱港已開通至武漢、重慶、寧波等近30條國內航線,并依托“鐵水聯運”對接中歐班列,將“濟寧制造”產品輸往國內外市場。龍拱港鐵路專用線2024年9月開通運營,截至2025年3月10日,鐵路作業區到發集裝箱已達到2萬余箱,件雜貨累計14萬噸,并呈持續增長狀態,帶動了周邊腹地百余家企業物流成本降低,成為魯西南地區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
在內陸城市打造“出海口”,龍拱港的破局之道在于海關監管場所的智慧應用。
“海關監管場所打通了濟寧借港出海的新通道,周邊企業的進出口貨物可實現屬地申報、屬地放行,濟寧海關工作人員現場查驗,不僅出口貨物可在港口實現裝卸、申報、查驗、放行一體化,進口貨物也可直接運抵龍拱港后進行清關,免去了企業異地報關的不便,而且過去報關需跑多個窗口,現在‘云上龍拱’系統一鍵完成!”龍拱港業務部報關員閆逸君演示著數字化報關流程。
作為山東省首家內河水運海關監管場所,龍拱港開發專項TOS和“云上龍拱”海關系統,實現報關、查驗等流程全程數字化,外貿箱到港后可直接在海關落箱,落箱時長縮短30%,裝船效率提升50%,效率位居全國內河港口前列,讓濟寧從“內陸腹地”躍升為“開放高地”。龍拱港海關監管場所的應用吸引了周邊腹地企業爭先合作,創造出了“港口+保稅+跨境”良性循環生態圈。龍拱港國際航線拓展至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地區,主要出口貨物包括復合肥、電動自行車、塑料地板、磷酸三(2-氯丙基)酯等,持續為外貿企業提供“全棧式”的物流運輸服務,進一步擴大濟寧對外開放水平,促進產業集聚和高質量發展,真正讓濟寧港航成為山東對內陸和國際開放的橋頭堡。
礦港融合:繪就區域經濟共生圖景
龍拱港與安居煤礦的深度融合,書寫了“老礦新生”的轉型傳奇,也是濟寧能源集團從“守望礦山”到“奔赴江海”的最好詮釋。以龍拱港為核心,緊扣“強港航、聚產業、促融合”理念,一體推進“物流、貿易、產業”的互促融合。
“安居煤礦與龍拱港的融合發展,開創了‘礦港聯動’發展的新模式。融合發展是產業鏈的重構,能夠有效推動產業的蝶變,通過資源整合進行優勢互補,為建設港產城融合發展高地提供堅實的保障。”龍拱安居負責人王亞林說。雙方整合煤礦關停后的優質資源,共享行政辦公資源實現管理成本大大降低,并圍繞生活配套、產業集聚、資源整合構建起全新的產業生態,拓展城市新空間,工業銹帶蛻變為城市活力帶,一座“港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正在崛起。
站在新起點,龍拱港正錨定更高目標,建設了新能源換電站,打造京杭運河綠色航運示范區;加快貿易推進,打造大宗貨物貿易平臺;持續攻關無人駕駛技術,力爭實現全鏈條智慧化,為內河港口轉型升級提供“龍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