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經濟運行情況解讀
山東省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山東調查總隊
2024年10月24日
解讀:前三季度全省經濟運行穩健向好
今年以來,全省上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聚焦精準助企紓困、提速工業經濟、強化投資拉動、加快綠色轉型等重點領域,持續強化政策供給,全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呈現穩健向好、進中提質的良好態勢。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前三季度全省生產總值為71981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731億元,同比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27914億元,增長6.9%;第三產業增加值39336億元,增長4.9%。
一、農業生產形勢向好,主要農產品供應充足
扛牢農業大省責任,建設高水平“齊魯糧倉”,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扎實做好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農業生產總體平穩。前三季度,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95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0%,比上半年提高0.1個百分點。農產品供應充足,蔬菜、瓜果、水產品產量分別增長3.4%、3.3%、4.4%。
二、工業生產穩步增長,裝備制造業增勢較好
深入推動先進制造業強省建設,統籌要素資源,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工業生產總體平穩向好。前三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2%。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2%,制造業增長8.7%,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3.5%。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4.3%;股份制企業增長8.9%,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4.4%;私營企業增長8.6%。分行業看,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8%,增速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0.6個百分點。
三、服務業持續恢復,行業增長面總體良好
聚力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積極構建服務業態新模式,服務業發展態勢向好。1-8月,全省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0%,較1-7月提高0.9個百分點。分行業看,32個行業大類中,有26個行業營業收入實現增長,增長面為81.3%。其中,多式聯運和運輸代理業、商務服務業、專業技術服務業等行業分別增長28.5%、12.7%、10.7%。
四、市場銷售保持增長,線上消費支撐有力
深入實施“消費促進年”行動,大力推進消費品以舊換新,消費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前三季度,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978.5億元,同比增長5.2%。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增長5.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6.3%。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增長8.9%;商品零售增長4.7%。全省限額以上網上零售額增長23.4%。
五、固定資產投資總體平穩,新興產業投資擴容加快
積極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狠抓重點項目推進,持續優化投資結構,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總體平穩。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5.6%,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5.6%,第三產業投資下降3.4%。分領域看,制造業投資增長15.0%;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20.5%;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2.2%。
六、進出口規模穩步擴大,貿易結構持續優化
落實落細穩外貿政策措施,扎實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全省外貿基本盤穩固。前三季度,全省貨物進出口總值2.48萬億元,同比增長3.0%。其中,出口1.52萬億元,增長6.4%;進口9630.6億元,下降1.9%。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1.6%,占全省進出口總值的64.6%。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4.5%,占進出口總值的74.7%。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長3.8%,占進出口總值的56.8%。機電產品出口增長7.7%,占出口總值的46.8%。
七、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工業生產者價格有所回落
持續做好保供穩價工作,強化市場價格監管,穩定市場預期,物價總體運行在合理區間。前三季度,全省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2%。分類別看,食品煙酒價格下降0.4%,衣著價格上漲0.3%,居住價格下降0.1%,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0.9%,交通通信價格下降1.2%,教育文化娛樂價格上漲2.2%,醫療保健價格上漲0.4%,其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4.6%。
前三季度,全省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1.9%,購進價格下降1.2%。
八、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居民收入穩步提高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續加大民生投入,著力補齊民生短板,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穩步提升。前三季度,全省城鎮新增就業104.8萬人,保持平穩增長。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29元,同比名義增長5.4%。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882元,增長4.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14元,增長6.3%。
總的看,前三季度,我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既有量的增長,更有質的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穩定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下一步,要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繼續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落實,著力激發經濟增長內生動力,加快釋放內需外需潛能,加力推動經濟加速向好,為全國穩經濟大盤做出更大貢獻。
附注:
(1)國內生產總值及其分類項目增長速度按不變價計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其分類項目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均為實際增長速度;其他指標除特殊說明外,按現價計算,為名義增長速度。
(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其分類項目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為實際增長速度;其他指標除特殊說明外,均按現價計算,為名義增長速度。
(3)規模以上工業的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企業。
由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范圍每年發生變化,為保證本年數據與上年可比,計算產品產量等各項指標同比增長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數與本期的企業統計范圍盡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數據存在口徑差異。主要原因:一是統計單位范圍發生變化。每年有部分企業達到規模納入調查范圍,也有部分企業因規模變小退出調查范圍,還有新建投產企業、破產、注(吊)銷企業等影響。二是部分企業集團(公司)產品產量數據存在跨地區重復統計現象,根據專項調查對企業集團(公司)跨地區重復產量進行了剔重。
(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統計范圍是從事商品零售活動或提供餐飲服務的法人企業、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戶。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企業(單位)、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企業(單位)、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企業(單位)。
由于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企業(單位)范圍每年發生變化,為保證本年數據與上年可比,計算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等各項指標同比增長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數與本期的企業(單位)統計范圍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數據存在口徑差異。主要原因是每年都有部分企業(單位)達到限額標準納入調查范圍,同時也有部分企業(單位)因規模變小達不到限額標準退出調查范圍,還有新開業企業、破產、注(吊)銷企業(單位)的影響。
網上零售額是指通過公共網絡交易平臺(包括自建網站和第三方平臺)實現的商品和服務零售額之和。商品和服務包括實物商品和非實物商品(如虛擬商品、服務類商品等)。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包括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不包括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
(5)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范圍包括:年營業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衛生行業法人單位;年營業收入1000萬元及以上的房地產業(不含房地產開發經營),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教育行業法人單位;以及年營業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社會工作行業法人單位。
(6)固定資產投資包括轄區內計劃總投資500萬元及以上建設項目投資,全部房地產開發經營業法人單位開發項目投資,不包括農戶投資。
(7)就業人員是指16周歲及以上,有勞動能力,為取得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而從事一定社會勞動的人員。
(8)財政收支數據來源于省財政廳;金融機構信貸數據來源于人民銀行濟南分行;使用外資數據來源于省商務廳;城鎮新增就業人員數據來源于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進出口數據來源于濟南海關和青島海關;市場主體數據來源于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公路、水路、港口運輸數據來源于省交通運輸廳。
(9)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來源:山東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