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是經濟的晴雨表。在國家一系列利好政策帶動下,山東搶抓有力時機,廣開外貿航線、優化作業流程,為實現國際國內雙循環提供重要支撐。
在山東港口青島港前灣集裝箱碼頭,十多艘外貿船正在同時進行集裝箱裝卸作業,這樣的忙碌現在已成常態。而在2020年初,碼頭副總經理張軍還在擔心“無船來港”“無貨可卸”。
山東港口青島港前灣集裝箱碼頭公司副總經理張軍告訴記者:“特別是一季度,我們當時受疫情的影響,大家還是有太多的不確定性。”
山東港口資源一體化改革后,北方最大的外貿港青島港成為煙臺港、日照港、渤海灣港口的外貿中轉港。再加上國家 “六穩”“六保”、稅費減免等政策落地,各地陸續復工復產,青島港率先感受到了外貿的復蘇。借此時機,山東港口給青島港新開航線20條,其中僅外貿航線就14條。
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遠程監控員孫明明說:“全國疫情期間,自動化碼頭也是凸顯出來我們的優勢。首先我們現場是無人化作業的,所有的機械都是根據系統自動生成的指令去自動去完成生產作業。”
高效率、零接觸,讓港口業務在疫情期間逆勢增長。
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操作部副經理張玉龍介紹說:“目前超大型船舶靠泊自動化碼頭已經成為一種常態。我們在整個去年的生產里邊, 2020年比2019年我們吞吐量增幅達36%。”
支撐國內國際發展雙循環,關鍵是要幫助企業打通物流大通道。受疫情影響,船運公司大量集裝箱滯壓在海外港口,出口空箱“一箱難求”。為解決這一難題,山東港口物流集團發揮港口平臺的優勢,以內陸港為支點,全面對接鐵路、船公司和代理企業,研究制定出一整套全程多式聯運物流方案。新方案讓臨清的這家卷鋼生產企業解了燃眉之急。
山東港口陸海國際物流集團有限公司多式聯運部副部長王進說:“現在箱子比較緊缺的情況下,我們會聯合船公司,盡量把箱子的周轉期給它延長1-2天,然后把海運箱直接發到聊城地區。然后通過火車原箱再運到黃島,直接運到碼頭公司。”
在多式聯運一企一方案等多項舉措支持下, 2020年山東港口集團集裝箱吞吐量達到3147萬標準箱,同比增長6.5% ,其中海鐵聯運增幅超過25%,位居全國前列。
來源: 齊魯網